来源:文汇网 2024年11月8日
标题:人文城市的新生与城市文明的新变:“文明互鉴与城市中国”学术研讨会召开
“文化是城市的灵魂,城市历史文化遗存是前人智慧的积淀,是城市内涵、品质、特色的重要标志”。为探讨如何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,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,同时搭建一个国际交流平台,以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,11月8-9日,“文明互鉴与城市中国——2024人文城市研究跨学科学术共同体学术研讨会”在上海社科会堂召开。
人文城市研究跨学科学术共同体的成立的初衷在于,从乡土中国、城乡中国到城市中国,不仅是中国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的经济社会现实,更意味着人文城市的新生与城市文明的新变。在中国式现代化、城市化征程中,来自人文领域的声音不可或缺甚至理应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。
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、上海市新闻出版局(版权局)局长权衡指出,11月4日,习近平总书记给杨浦区“老杨树宣讲汇”全体同志回信,这为我们下一步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,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,进一步激发上海城市文化魅力提供了指引。他认为在上海研究中国城市,研究中国式城市现代化,有其独特意义和重要价值。人文学科要发挥思想优势,为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提供人文内涵和思想力量;要发挥跨学科研究的综合优势,构建一个聚焦未来城市发展的研究共同体;人文城市研究要与人文城市建设紧密结合,积极促进成果的落地转化与推广利用。
上海市社联主席王战发表题为《城市更新如何诠释“美”“好》的主旨演讲。他指出城市规划在追求“好”的过程中,应怀揣对“美”的向往。“美”要体现中国特色、上海特点,并形成城市更新的上海范本。上海拥有广阔的郊区,城市建设必须统筹考虑中心城区、郊区和周边地级市的关系,通过缩小城乡差别、工农差别,实现城市的全面发展。
上海市社联党组书记、专职副主席王为松指出,今年是人民城市理念提出五周年,如何总结既往经验,进一步推进人民城市建设,是人文社科界需要着力探索的问题。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林在勇表示,“人文城市研究跨学科学术共同体”正体现了上海各界携手推进人文城市建设的决心和努力。
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、哈佛大学荣休教授李欧梵作线上特别致辞,他说在全球化的背景下,上海的城市形象与中国的国际形象紧密相连,“上海学”日益成为海内外城市研究的一门显学,在对上海进行探索与书写的过程中,作为城市的上海也在进行自我发现。用一种“半玩票、半旅游、半个人”的文体,以写故事的方式来发现上海,是人文城市研究方法论的一次大胆尝试。
开幕式上,举行了“人文城市研究跨学科学术共同体”揭牌仪式
主旨演讲环节,北京大学一级教授陈平原讲《如何谈论城市——以个人经验为例》,他表示学者的责任是说出经过深思熟虑的见解;至于能不能收获掌声或付诸实践,不在考虑之列。城市建设应188比分直播考虑市民的需求,小巷深处,平常人家,才是一个城市的精髓所在。复旦大学一级教授陈思和讲 《城市文化结构中的岗位意识》。他以自己的新著《从广场到岗位》切入,探讨作为知识分子的“岗位” 如何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如何发挥人文建构的作用。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勇讲《中国城市的文化底蕴》。他认为中国现在的城市同质化非常严重,很多城市都被裹挟到网红打卡的潮流中,但是这对加强城市魅力、延展城市魅力的作用有待商榷。城市文化的领导者要思考自身所在城市的文化底蕴,让人真正体会到这个城市的气息。上海市文联副主席、作协副主席孙甘露讲《城市的秘密》。他提到马克思曾在《神圣家族》中对欧仁·苏《巴黎的秘密》做了精辟的分析,这意味着一个“秘密”往往需要另一个“秘密”揭示。进入现代社会以来,城市中除了有宏观的城市规划和建造,也有日常生活中密而不察城市人的行为。他从《千里江山图》串联起了秘密的历史,从隐秘战线的斗争观察上海和188比分直播上海的文学叙事。
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熊月之讲《华洋混处与文明互鉴》,他指出近代上海是华洋混处的移民社会,还是相当奇特的政治多元社会,因此,上海成为多元文化同在共处的奇特空间。人们的物质生活、行为方式、精神生活,有时只能靠社会的自发秩序与自发理性去判断与处理。他强调,建立在这种自发秩序与自发理性基础上的文明互鉴具有灿烂前景。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陈建华讲《“长程革命”与城市文学的未来》。他以数十年来国内外188比分直播上海的研究为例,考察了城市文学未来的拓展和深入的方向问题。如在全球讯息与价值流通的脉络里,考察晚清民初上海与世界文明的关系;揭示近代上海在政经制度、城市管制、文化与意识形态方面有何特点,外来观念、知识传播与生活方式造成怎样的影响。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黄旦讲《桥与门:作为媒介的城市》。他从齐美尔的“桥与门”出发,指出大众媒介就是架桥铺路,促使城市既流动又高度集中,城市由媒介运作而造就,是媒介赋予其活力和形态。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陈恒讲《城市的兴衰始终是大分流的标志》,指出自人类文明出现以来,城市的周期性兴衰始终是经济、思想、观念、知识等“大分流”的标志与有力指标,这些分流决定了文明发展的走向与趋势。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化与文化发展战略研究院教授沈湘平讲《城市文明新形态需要智能,更需要智慧》。他指出目前中国的城市的“现代”程度和“美好”程度都还不足,还存在软件与硬件发展不平衡、城市治理与人民城市还不匹配、城市韧性不够等问题。在人工智能广泛运用于城市之时,不能混淆智能与智慧,时下所说的智慧城市不过是智能城市。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教授陆铭讲《后工业化城市的空间治理》,指出在后工业化阶段,服务业发展需要供给和需求在空间上的汇合,需要借助于人口规模、人口流量和人口密度来实现,因此出现了向中心城区集聚的“向心趋势”。相应地,城市需要在空间治理上,在中心城区和郊区实施因地制宜的政策,来建设活力、宜居且和谐的现代化大城市。他强调,特别需要通过增加中心城区的住房供应,包括公租房和廉租房,加强轨道交通沿线开发强度,来促进职住平衡。
本次研讨会共分为“城市中国”“文明互鉴”“褶子城市”“文学城市”“长程城市”“间性城市”“流动城市”“烟火城市”“晶体城市”“万象城市”10个主旨演讲单元。来自全国30余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知名学者、青年才俊齐聚一堂,从全球视野、历史文脉、理论瓶颈、现实问题等维度,共话“人文城市”建设。
链接地址:https://m.whb.cn/commonDetail/956362